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弘扬辛亥首义文化
学校聘请章开沅教授为辛亥革命研究所名誉所长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学校专门设立辛亥革命研究所。近日,聘请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担任该所名誉所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专家严昌洪任研究所长。
学校现址与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清末重臣张之洞率先在该校一带创建湖北武备学堂、防营将弁学堂,随后又创建陆军第三中学堂。武昌辛亥革命起义时,陆军三中在校学生700余人均投笔从戎。民国四年,陆军三中又改建为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26年底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此筹备成立。1927年3月,随着国民革命由珠江流域席卷长江流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偕迁汉口特别市(现称直辖市),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正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此时“第二黄埔”便声名鹊起。学校是培育近代国民革命先锋“中国将帅摇篮”,从此走出众多元帅、将军和革命家。其中恽代英、叶挺、陈毅、徐向前、项英、李富春、郭沫若、沈雁冰(茅盾)、李达、张治中等曾在此弘文励教,罗瑞卿、程子华、赵一曼,臧克家等也曾在此就读。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此处地理环境皆依傍南湖,其历史文化信息较为丰富,实可堪称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之地。大宋才子黄庭坚曾在南湖留下“湖山新雨洗尘埃,万朵清莲镜里开”的名句。 学校成立辛亥革命研究所,旨在研究、还原辛亥革命彪炳史册的光辉历史,考证华中科大武昌分校旧址在辛亥革命中的特殊地位及作用,探讨首义精神的现实意义,整合辛亥资源,弘扬辛亥首义文化,倡导师生沿继光大“敢为天下先”的辛亥革命精神。
据悉,章开沅教授原为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创办人和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史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其论著丰厚,主要有《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等。严昌洪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辛亥革命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编有《辛亥革命词典》、《国内外辛亥革命研究综览》、《辛亥前后社会风俗研究》等著作。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