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雷速体育,雷速比分直播:专业教学与战疫共振 搭建课程思政云阵地
人民网4月29日讯 从微生物学角度认识冠状病毒,由应向模型搭建引出偶像大讨论,用传播学原理解答抗疫焦虑,在英汉翻译中感受中国智慧……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雷速体育,雷速比分直播的老师们积极从战疫中发现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积极向学生传递战“疫”正能量,引导其在现实问题中深入学习思考,在润物无声中经受启迪升华,搭建起教书育人的云阵地。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担当”
“我们的祖国实在太不容易了,希望这次疫情结束后,全国人民能更加重视微生物病毒,国家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实验室,培养更多生物专业的人才,待到那时,传染性病毒可能就没那么可怕了。”这是一位同学在看完比尔盖茨演讲视频后写下的观后感,这段文字令张小菊老师感动良久。
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开课于疫情期间,张小菊及时调整教学,将与病毒相关的章节前移,耐心为学生进行冠状病毒生物学概述,剖析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及测定方法。课前,她特意自制了5分钟的课程推介视频,从新冠病毒的特点、武汉乃至全球抗击病毒的做法、全国对武汉的驰援、钟南山先生的经历担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讲起,让同学们对该课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此外,张小菊还搜集了一些名人名家雷速体育,雷速比分直播现代微生物研究的资料,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学习微生物知识后应有怎样的社会担当。其中,比尔盖茨的演讲视频让同学们感触尤深,不少同学在评论区发表自己对课程、对当前疫情形势、对未来国家医疗发展的感受和见解。
“菊姐一直很关心我们,不论是学习还是身体状况,而且在课上课下都会给我们分享一些雷速体育,雷速比分直播疫情研究最新的资讯文章、预防病毒的科学小知识,还会经常跟我们一起在群里讨论,让大家在学知识的同时也感到被关心的温暖。”生物工程1801班汪俊说道。
师生隔空对话感受偶像的力量
“2003年我毕业在广州实习,刚好就碰上了非典,当时还发烧了,内心很害怕。那个时候每天看的最多的就是钟南山的讲话,让人觉得很可靠很有安全感。如今84岁的他再次站在抗疫一线,所以钟南山院士就是我的偶像!”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偶像的时候,雷丹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堂《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讲的是电气工程中的模型原理,雷丹将制作出的成品应向模型不断靠拢这一理论比喻成我们向偶像学习的过程,当同学们纷纷亮出自己的偶像时,雷丹则与大家讲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许多同学在听到老师的分享后,纷纷为钟南山院士点赞,表达崇敬之情。
其实在很早之前,雷丹就很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社会担当培养,在她看来,仅仅学好专业技术是不够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样子。随着防疫形势渐渐好转,雷丹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让大家写下疫情期间印象最深的事、最想说的话。她说,无论是反思还是展望,我们都该记录下此刻自己真实的思考和感悟。
电气1701班鲁鑫在课后表示:“雷丹老师上课,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群里跟她讨论,作业方面如果不会,她会单独录屏来讲解。我写疫情感想的时候从没有这么骄傲过,看到每天确诊人数下降,深感祖国的强大和团结,看到同学们和老师的留言也很感动,虽然大家屏幕相隔,但却互相关心,温暖满满。”
用传播学知识理性防疫
“疫情期间你为什么总是惶惶不安,怀疑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因为你的人内传播出了问题。”镜头前,教授《传播学概论》的闫丽娜老师用一句话解开了同学们的心病。
疫情大规模爆发,同学们总是或多或少担心自己有感染的风险,闫丽娜注意到这一现象,于是把“浙江某学生怀疑自己感染多次往返医院”的新闻事件作为案例,用人内传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她还建议同学们多与身边的亲人沟通内心的想法和接收到的信息,保持信息在个人意识内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在闫丽娜看来,此次疫情事件规模大、时间长,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大都能用传播学知识去分析,把同学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着的事情作为案例讲解,一方面能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是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用于现实生活中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出判断和选择。
通过几周网络授课,现在很多同学都对《传播学概论》产生了浓厚兴趣,新闻1901班刘乐乐说道:“老师有时讲解的案例就是自己前几天刚看过的新闻,听起来很好理解也很有意思,现在看新闻的时候会忍不住用学到的理论去分析了。”
“学语言更是学文化内涵”
“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正密切关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的形势……”这并非是某新闻发布会现场,而是张立老师的《英汉翻译》课堂。
课上,同学们的任务栏里收到一项热门作业,将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发言翻译成英文。这些在电视新闻里经常播放的画面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翻译热情,不一会,评论区就填满了各种版本的译文。
特殊时期的教学既要让学生学有所获,也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还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此,英汉翻译课程组的老师们适时对课程教学进行调整。“疫情无国界,人间有真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些令人感动自豪、展现中国精神和智慧的句子,都被老师们细心收集起来,再经过认真对比分析归类到不同知识点对应的板块,让同学们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又能得到道德的熏陶。
此外,老师们还在课程中贯穿了许多中华文化的示例。在讲解中英指示代词时,选择《诗经》里的名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让同学们学习中英指示代词转换技巧,又深刻沐浴中文之美,感受中华文化之深,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学会心怀感恩。
“老师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都是和社会动态相关的,记得有一次翻译外交部发言人对当前疫情的评论让我印象很深刻,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更加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深层意义。”1703班赵宇帆说道。(杜逢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