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设教师共话全球化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新思路
9月25日,艺术设计学院举办了主题为“融合与创变:全球化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新思路”的教学交流讲座。讲座旨在通过探讨中英两国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异同,剖析英国高校的先进教学模式,结合国内艺术设计类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以提升国内高校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讲座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林筱萱老师主讲,全体教师参加。
讲座围绕“英国高校课程模式介绍”“英国高校教学实际案例分享”“教学启发与实践”三大板块展开。林筱萱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国际化视野,深度剖析了英国高校多样化的授课模式及特点,包括讲座(Lecture)、研讨课(Seminar)、实践课(Workshop)、单独辅导(Tutorials)以及实地调查(Field Trips)等。她指出,这些授课模式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表达思考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林筱萱还详细介绍了英国高校考核方式的特点,包括论文(Essay)、考试(Exam)和报告(Report)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及个人陈述(Presentation)在评估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她指出,在课程考核方面,英国高校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调整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
为了进一步解读全球化视角下英国高校教学模式的先进性,林筱萱以“Digital Studio Practice”课程为例进行了阐述。该项目汇集了动画、游戏设计、游戏开发和用户体验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学生,通过跨学科合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共同完成了多个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项目。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英国高校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也为我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参考。在“启发与实践”板块,林筱萱总结了英国高校的课程特点,并结合艺术设计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课程考核模式创新和跨学科实践的课程实践构想。她指出,英国高校强调交互式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鼓励跨学科交流和小组合作。她建议在课程中结合英国高校教学案例,优化学院教育模式,通过课程考核模式的创新,重视课堂汇报、设计(研发)和实地调查等环节,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有效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调研能力、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林筱萱认为,艺术设计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实现跨学科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胡雨霞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本次讲座的意义。她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学院鼓励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国际经验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学院将全力为教师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她还提出,教学改革是多维度、全方位的,既要保留中国优秀教育理念,又要勇于吸收新元素,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有机融合。
本次讲座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促使教学质量将不断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艺术设计人才作出贡献。
教工通讯员 徐鑫爽
编辑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