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竞赛孵化中心团队赴重庆参观学习
11月15日-17日,艺术设计学院竞赛孵化中心团队一行七人,在副院长肖巍带领下,赴重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旨在通过实地探访加强与艺术文化的深度交融,为竞赛工作创新发展汲取新灵感和强动力。
15日下午,团队首先抵达四川美术学院,参观了“第八届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入驻艺术家邀请展”,近距离感受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与独特视角。展览中,艺术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和创新的展陈方式,结合空间布局、光影交错与材质对比,构建出引人深思的艺术语境。一些前卫理念以及创新的展览形式与展陈技巧,为团队后续的学习与借鉴提供了宝贵灵感源泉。
之后,团队走进罗中立美术馆,参观了“媒介身份——重庆江西实验陶瓷艺术邀请展”“再遇——中法艺术展”两场展览,不仅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也在中西艺术的碰撞中领略了跨文化交流的魅力。这种多元化的艺术呈现方式,不仅拓宽了团队的设计视野,更为竞赛活动如何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和提升影响力提供了宝贵启示与思路。
紧接着,团队前往鹅岭二厂,曾经的旧厂房如今已蜕变成文创艺术的聚集地。在文创集市,团队成员被各式各样的创意产品吸引,从手工艺品到设计小物,每一件都蕴含着设计者的巧思与匠心。团队成员还深入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参观了正在举行的艺术展览,了解了当代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多元风貌。从数字艺术的无限可能到装置艺术的震撼视觉,从抽象表达的深邃意境到现实主义的社会关怀,参观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进一步拓宽了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认识,共同探讨了艺术创作与竞赛组织之间的共通之处,表示将把这次学习成果应用到未来竞赛工作中,通过引入更多前沿的艺术理念和创意元素,不断提升竞赛专业水平和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多元的交流平台。
16日,团队受邀参加了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和系列论坛活动。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设计教育界的精英,更为团队提供了一次深度学习与交流的宝贵机会。颁奖典礼上,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荣获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殊荣。论坛期间,团队聆听了浙江大学陆国栋教授、湖南大学何人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范凯熹教授、四川美术学院苏永刚教授、重庆设计集团资深首席总建筑师徐千里、资深AIGC行业专家印隽等业界权威的精彩学术报告。这些报告不仅揭示了设计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分享了新兴的设计理念,还深入剖析了行业对设计人才的新需求。这些信息为日后团队指导师生参赛、优化工作内容与方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前瞻性指导。
参会过程中,团队也积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竞赛组织单位交流,通过分享与讨论,学习到了其他高校在竞赛组织、作品选拔、学生辅导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些经验不仅有助于提升学院竞赛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更为团队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启示,激发了大家对设计教育创新的深入思考。
17日上午,团队来到重庆博览中心参加了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此次博览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汇聚了近700家企业和1000余所院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博览会上,从信息化及智慧教育展区到实训及机电展区,再到医学教育及健康、后勤及平安校园、体育设施及用品等多个展区,团队教师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参观体验了教育科技的前沿技术。同时,教师们还与其他高校及企业代表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探讨了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
通过博览会,团队不仅见证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更在其中探寻到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教育创新的新路径。未来,团队将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将所学所得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实验室建设,引入更多科技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此次重庆之行,不仅为竞赛孵化中心团队提供了深度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也充分展示了学院教育模式创新成果与显著成效,更为学院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艺术设计学院通过将项目、赛事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构建了一条从“作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路径,实现了基础与专业课程、实践与实训课程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这一系列举措,凸显了学院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培养方面的先进性与实效性。团队成员表示,将把此次学习到的前沿教育理念、技术手段以及竞赛组织经验带回学校,与同事们深入分享、共同研讨,并计划进一步强化教学创新,优化实验室建设,以科技赋能教育,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学习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竞赛的兴趣与潜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竞赛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
教工通讯员 徐梦云
编辑 张璐